更新时间:2019-11-16点击:
华人海外买房,应该避开这几条中式买房思维,掌握市场动态、了解房价信息、查看房源、申请房贷、签订购房合同......这些国内的购房流程,去海外买房也必不可少。
认为价格越低越划算
有些华人喜欢便宜,总以为价格越低越好,却不知在这个相当成熟发达的房地产市场,任何定价都不是随意的,毫无根据的,每个物业在挂牌定价之前,房产经纪人都跟房东进行过充分沟通,作过详细的市场调查,有些甚至请专业人士作过评估,然后才会挂牌出来。任何一个房子或土地,贵有贵的原因,便宜有便宜的道理,如果一味贪便宜而忽视其他方面,就会得不偿失。
热爱重建
认为重建会升值很多
有些中国人喜欢城市里的某块地,就想推倒上面的老房子重建,以为重建之后的新房子能升值。
其实,一幢房子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自己的建筑成本,还要看它所在的小区,如果这幢房子跟周围房子在建造年代、房屋外型风格和内部等方面差异巨大,那么它的价格很大程度上要受周围房子的价格影响,这幢建筑成本50万的房子,如果周围的房子只值10万,那这幢房子的价值就会受到严重的拖累。
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城市的市中心,常有一些价格奇低的空地出售,中国人以为买这些地来建房是捡了便宜,等到若干年之后卖房才知道又是交了学费。
从众心理
大家在哪买我就去哪买
买房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就是选城市,选区域。
“有朋友在这个城市买了房,邻居移民也定居在这个城市,我也在这买吧。”很多买家第一次在国外置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亲朋好友购买地点的影响,朋友或者亲戚的建议往往会在他们的脑海里形成固有印象。
口碑的传播不是坏事,但只能是借鉴。买房之前一定要首先考虑购房目的,因为考察这两类房产的重点因素完全不同。
自住型房产重点是自己的感受、居住环境、子女上学、生活习惯等要素的满足,社区和邻居情况也很重要。种种因素因人而异,大家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的需求。
投资性房产最重要是考虑出租收益和升值前景。这其中尤其是商业类房产比如商铺、写字楼、酒店式公寓等投资选择特别有挑战,坦率的建议是初到一个海外城市的中国投资者不要轻易去尝试这个类型。另外一个重点是要在投资前算清楚房产的维护开支,包括贷款、物业、出租中介费用等等。
喜欢买新房
不喜欢二手房
中国人喜欢买新房是有迹可循的。首先,在中国,大多数城市都在过去的十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老城区被推倒重建,大量新城区从无到有被开发出来。
其次,中国的房子产权只有七十年,不像国外很多是永久产权。因此,在中国买房买家就会更偏向于买新房,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只是中国特色,并不适用于在海外购房。
以上就是国人在外买房容易陷入的中式思维,在中国买房的固有经验或许可以帮到你,但是买家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本土文化、理念等因素来选择房子。